儿子弄到了几张摇滚乐队音乐会演奏票,很高兴地约了几个同学一块儿去听。回来后,我们问他感觉怎么样,好听吗?他说:酷毙啦!是绝对的“死亡摧残”!
我不懂,问他什么叫“死亡摧残”?
儿子露出睥倪的神情,说:“连这都不懂!这是重金属乐队的‘工业噪音轰炸’,听它都得捂着耳朵!”
我更加困惑不解,捂着耳朵听音乐,还说是“酷毙”了,这感觉是怎么找出来的?儿子说,你们真是老帽啦,享受“死亡噪音”的摧残,那是一种极端的刺激,难道还不“酷毙”吗?
我不敢苟同,我年轻时曾在工厂呆过,那锻造、冲压、车洗等工序汇成的巨大工业噪音,让人心悸神烦,年轻的女工一进去就捂耳朵,小伙子则硬挺着,装成一副能抗强大干扰的样子,其实心里也恨不得早点逃离这震耳欲聋、让人心烦意乱的境地。如今,儿子和他的伙伴们却人云亦云地把这种噪声表演当作一种时髦和刺激,真是不可理喻。
这类以强撼噪音为特征的重金属摇滚,是都市“新新人类”的一种逆叛情绪的宣泄,它作为当代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存在,并不足为奇,也无需更多的非议。问题出在这些十几岁的中学生身上,他们对此知之甚少,常常是随波逐流,只要是新奇、流行、怪诞的,就认为是“酷”、是时髦。其实,捂着耳朵听了一回“死亡摧残”,究竟“酷”在哪里,他们也不得而知,只是觉得确确实实遭受了一次从生理到心理的“死亡摧残”。倘若如此,还不如到大工厂的车间里好好体验,那里的噪音摧残比音乐会上演奏的还真切、还刺激哩!
如今,不少学生满嘴的“酷”字,但他们对许多所谓“酷”的东西,常常是既不知其一,更不知其二的盲从跟风。其实,不少“酷”的东西,是有其流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老师、家长要做有心人,善于了解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东西。否则,学生会认为自己是站在时代潮头感受新派文化,而老师、家长则成了落后于时代的“老土”,形成新一代的“代沟”而难以真正沟通。最终,反而闹得学生盲目跟风,家长盲目排斥,各自昏昏,焉能使人真正昭昭?